![]() |
![]() |
![]() |
![]() |
文/冰果 早上,兒子性子急,不等妹妹,就自己要開步走向學校,我喊著他:「哎!讓爸爸的腳踏車替你載書包嘛,看你!書包那麼重!」不是開玩笑的,他的書包至少有5公斤重,揹起書包的小兒郎活像太空人。 他回頭說:「不要!等一下同學看我沒有帶書包會笑我!」匆匆往前走。 我心裡想,放學回來我得抓住他好好的糾正他的觀念:「爸爸替你載書包有什麼好怕人家笑的?又不是偷東西、搶東西,又不是做什麼壞事!」 多奇怪的觀念,多奇怪的面子問題。想到這兒,我忽然問自己:是不是也常常犯這樣的毛病呢? 有時候處理一些事,自己問對了問題嗎?自己的顧忌是需要的嗎?有時候,自己的我執是不是也這般無謂?自己到底有沒有看到重點所在?修行人最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師尊在第156冊文集【清風小語】《觀照自己的心念》一文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問話: 一、你貪心否? 二、你瞋心否? 三、你癡心否? 四、你心散亂否? 五、你心寬大否? 六、你有向上心否? 七、你心安穩否? 八、你心得解脫否? 接著,師尊寫:「如果貪、瞋、痴、散亂、狹小、向下、不安穩、不解脫出現,行者馬上要分辨善惡和控制心念,把不清淨的念頭去除,轉成清淨的心念。如此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斷絕所有的惡因緣。」 如果我們常常過於注重世俗的面子問題,而忘了往內心去觀照自己的心念,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就好像小孩一樣,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看得比天還大,卻往往不在乎我們看來是嚴重的事──即使他的功課做得一塌糊塗,他可不當是一回事! 師尊寫:「我個人深深覺得,一個行者異於一般凡夫之處,就是行者用自己的『明覺』、『正念』、『精進』,很努力的觀照自己,改正自己的內在與外在。而凡夫呢!他什麼也不管,隨世俗的波浪去浮沉。」 看樣子,我得開始訓練我的兒子如何分清應該關注的問題,讓他能一起與我學習觀照自己的心念,別老是在世俗的波浪裡浮沉了!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