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鄉野》
養蠶情懷

文/台北蓮姿

(文接483期第14版)

隨著夜的來臨,孩童大概都做完功課,正忙著照顧蠶兒餵食,門鈴悄然無聲,我步出屋外,夜披著霧色的衣衫,天際疏星點點,牆上的蔦蘿和枯藤在昏黃燈光下斑斑駁駁別有一番動人景緻,忽然有一小男孩匆匆跑來問我說;

「阿姨,妳可以不可以給我一些桑葉,我的蠶寶寶都快餓死了。」天真清脆的聲音,不禁讓我對他凝視片刻,剎那我心底微微一振,這小男孩一臉的透逸,光亮乖巧的大眼睛,流動閃爍像夜空中的藍星,可惜秀逸中的面龐,有拂不去的沉鬱,我直覺這小小心靈並不快樂,有滿腹心事。取走桑葉,在月色朦朧中,一個小小身影消失在不遠處一幢前有庭園的住處,這小小影子像清新的晚風吹動我古井般寧靜的心湖。

氣候循序溫煦,野桑樹都結了紫紅的小桑椹,結實纍纍點染得異常美麗,引來許多鳥雀在樹上啄食,集合成一片浩漫的喧嘈,那心繫的小男孩,影兒已幾天沒見,我帶了乾淨的桑葉到他家,我想他的蠶寶寶一定餓慌了,輕按門鈴,小男孩出來開門,見到我手中的桑葉,他驚喜開心的笑了起來。

「小光,是誰來了?」屋內有微弱的問話聲。

小男孩牽著我的手,走進一間佈置簡單雅緻的房間,屋內床上躺著一個面貌姣好,秀麗明潔的年輕婦人,那份青春的光彩,看來似乎很灰黯,她臉色蒼白憔悴,身材枯黃,好像沉重的病人。她無力一笑:「人家給小光幾隻蠶兒,他當寶貝般似地養著。」

「媽,不能說幾隻,要說幾仙蠶寶寶才不會死了。」孩子童言童語把我們都逗笑了,在那淺淺的餅乾盒內,我見到好多白色的蠶兒。

小光的媽媽,年紀輕輕竟罹患惡疾,醫生警告她的生命隨時都會倒下來,孩子的父親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戀愛時的信誓旦旦經不起一場惡疾的考驗,終於勞燕分飛,另尋棲止,雁行折翼,這種椎心打擊和創傷更甚於惡疾的侵蝕如焠鍊。感情的報償就是這般殘酷,最冷酷薄情的人,就曾經是最熱情的人。很遺憾,後悔的事總是太晚了。

小光才六歲,環境使他比同年齡的孩子要成熟懂事得多,他幫媽媽做很多事,這幾天媽媽的身體狀況很不好,他也沒心情照顧蠶寶寶了。瞭解小光家庭情況後,我造訪得很勤,帶去一幅自己珍藏多年,非常莊嚴的湘繡觀音,此觀音坐在一蓮葉上「逆水而行」,因為「逆水而行」意義深遠,令人省思彌足珍惜。我告訴小光母親:「菩薩具有超自然的大力神通,祂懷抱悲智度世救人,許多人恭唸祂的聖號醫生治不好的病,都能痊癒。菩薩有一最大願力學佛之人都能耳熟能詳,那就是『尋聲救苦』,相信只要誠心恭唸,妳的病慢慢會好轉起來。」

見她一雙寧靜幽深的眼睛,無窮盡的人生,諸多打擊與煩惱正侵襲著她,此時此刻她氣弱遊絲,任何經咒對她都已不適合,但願觀音慈悲,憐憫救度這頻臨生死邊緣的可憐婦人。

在我多年學佛修行中,最早接觸就是觀音菩薩,感應很多,再則即是瑤池金母,在我感覺中金母較為威嚴,對牠的信眾考驗很多,金母恨鐵不成鋼,祂曾用篩子來比喻,不被考倒者在篩子上,失敗不過關者全被篩漏下來,繼續努力精進,多用智慧。

人生真是無常而充滿痛苦的考驗,佛法的滋潤讓小光的媽媽乾枯的生命尋到珍貴的雨露。恍然一年過去,她以堅毅刻苦唸聖號的力量,克服病魔的煎熬,行過孤獨蒼白的小橋,如今雅麗的面容重掛純淨的微笑,娘家的父母已接她回南部靜養,小光也就讀國小一年級了。那對乖巧如夜空藍星般的眼睛,和媽媽輕盈纖麗的身影,將永遠烙印在我回憶的一角。

隔壁那株越界到我家後園的野桑樹,在一次強烈颱風來襲中,不幸被強風連根拔起而枯萎了。一切恢復昔日的寧靜,一切都成過眼雲煙,夢幻一般。

(續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