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十大弟子】釋迦牟尼佛的十位大弟子,即「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候羅密行第一」。 【十念】念十聲的「南無阿彌陀佛」。念十口氣的「南無阿彌陀佛」。 【十念處】菩薩所時常觀念的十種境界,即「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境界念處、阿蘭若念處、都邑念處、名聞利養念處、如來學問念處、斷諸煩惱念處」。 【阿蘭若】華譯為「寂靜處」,是指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總稱。 【阿蘭若處】華譯為「遠離處」或「空閒處」,即遠離熱鬧的空閒處。 【十念往生】「觀無量壽經」中所說的「下品下生」者的往生法,就是造諸惡業的凡夫,在臨命終時,若遇到善緣的相助,急念十聲的「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十波羅蜜】施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方便波羅蜜、願波羅蜜、力波羅蜜、智波羅蜜。此「十波羅蜜」是「唯識論」所立,稱為「十勝行」,即菩薩在十地時所修行的道法。 【十金剛心】十種像金剛寶石一樣晶瑩銳利的心,即「覺了法性、化度眾生、莊嚴世界、善根迴向、奉事大師、實證諸法、廣行忍辱、長時修行、自行滿足、令他願滿」。 【十金剛心向果】十種迴向的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金剛心向果:一信心,二念心,三迴向心,四達心,五直心,六不退心,七大乘心,八無相心,九慧心,十不壞心。諸佛當知,從是十金剛心,入堅聖忍中。」 【十甘露王】「阿彌陀佛」的別名。 【十不二門】色心不二門、內外不二門、修證不二門、因果不二門、染淨不二門、依正不二門、自他不二門、三業不二門、權實不二門、受潤不二門。 【十發趣心】即「十住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發趣心向果,一捨心,二戒心,三忍心,四進心,五定心,六慧心,七願心,八護心,九喜心,十頂心。諸佛當知,從是十發趣入堅法忍中。」 【十種不淨】愚痴有十種的不淨,即「身不淨、口不淨、意不淨、行不淨、住不淨、坐不淨、臥不淨、自行不淨、化他不淨、所期不淨」。 【十種方便】布施方便、持戒方便、忍辱方便、精進方便、禪定方便、智慧方便、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覺悟方便、轉不退法輪方便。 【十種自在】壽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壽命自在】菩薩成就法身慧命,已無生死壽夭之數,雖經歷萬劫而不增長,即短促的剎那亦不減退,但為度眾生,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其心無所罣礙。 【心自在】菩薩了達諸法空性,不受任何的罣礙,故能智慧方便,入無量三昧,遊戲神通,超然獨立。 【財自在】菩薩能以無量福德莊嚴無量佛土,亦以無量珍寶物資布施眾生,更作無畏與法樂布施,救護與滿足一切眾生之所欲樂。 【業自在】菩薩梵行已立,所作皆辦,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再不受業的拘束。 【生自在】菩薩住於無生法忍中,但為饒益眾生,所以隨類受生,藉以度脫無量眾生,但卻能去住無礙,生死無染。 【願自在】菩薩能隨願樂成,無有障礙,在各種剎土中,皆能修成無上正等正覺。 【解自在】菩薩能了達諸法,破一切所執,故能勝解成就,且示現種種色身,為諸眾生演說無量妙法。 【如意自在】菩薩法力無邊,神通廣大,為度諸眾生,能於各種世界中,示現變化,隨意自如。 【智自在】菩薩悲智俱足,能於十方世界,演說圓音利樂一切眾生。 【法自在】菩薩辯才無礙,為度眾生樂說諸法,於諸法中,圓融通達。 【十種依果】菩薩遵循著菩薩乘去修行,所獲得的功德有十種,叫做「十種依果」,即「菩提心依果(究竟不忘失大乘)、善知識依果(隨順和合)、善根依果(長養諸善根)、諸波羅蜜依果(究竟修行)、一切法依果(永出生死)、諸願依果(長養菩提)、諸行依果(廣為修習)、菩薩依果(得一生補處)、供養佛依果(信心不懷)、一切如來依果(離正教轉倒)」。 【十種智明】(一)指「華嚴經十明品」所說的十種智明,即「善知他心智明、無礙天眼智明、深入過去際無礙宿命智明、深入未來際劫智明、無礙清淨天耳智明、安住無畏神力智明、分別一切言音智明、出生無量阿僧祗色身莊嚴智明、一切諸法真實智明、一切諸法滅定智明」。(二)指「華嚴經離世間品」所說的十種智明,即「知一切境界業報智、知一切境界寂妙滅智明、知一切所緣唯一相智明、能以妙音普聞十方智明、普壞染著心智明、能以方便受生智明、捨離想受境界智明、知一法無相無性智明、知眾生緣起本無有生智明、以無著心濟度眾生智明」。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