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寫真》
台大研發廢水污泥處理新技術 提升效能效益

【本報訊】據中央社五月報導,台灣地區重金屬廢水污泥的每年產量約為三十二萬公噸,是危害台灣生態環境的主要殺手之一。台灣大學環境工程所清除有害重金屬污泥的技術目前獲致重大突破,處理效能和經濟效益都大幅提升,並已申請相關專利技術,可望在兩年內引進市場,有效減少台灣生態環境的污染。

台大環工所教授駱尚廉指出,清除重金屬廢水污泥的技術主要有三項目標,也就是減少污泥數量、回收重金屬資源和將污泥安定化。

駱尚廉表示,他的研究團隊所發展的「流體化床結晶技術」可將放流水重金屬含量降低到遠低於國家放流水標準,污泥產量可降低到傳統化學沉降處理方法的十五分之一。

這項技術預估其處理成本(每噸廢水二十元)雖較傳統方法(每噸廢水十八元)稍貴,但傳統處理方式並不包括污泥,因此,若與污泥處理一併考量,總處理成本則從每噸廢水七十二元降到四十元。目前這項技術即將進行實際重金屬廢水的模廠試驗,以求得設計參數,進行套裝設備的製造生產,供應工廠處理的需求。

有關污泥資源化,駱尚廉說,新型「微波浸提」技術,可將舊有的「酸浸提」處理所需的四十八小時處理時間,縮短為三十分鐘到三小時;同時,污泥中銅的浸提效率則從百分之八十左右提升為百分之九十五,而溶出的高濃度含銅溶液,也可再冶煉成可利用的資材。

駱尚廉指出,若與傳統重金屬污泥處理技術相比,每公斤的污泥可節省八點三四元,若以台灣地區每年產生的三十二萬公噸重金屬污泥量計算,每年可節省高達約二十七億的污泥處理費用。

至於將污泥安定化,駱尚廉指出,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水泥固化法,配合藥劑固定法可以達到縮小體積、符合法規標準且較為經濟的成效,使低濃度重金屬污泥在較低的水泥添加下,達到安定化無害化效果並符合法定溶出試驗標準(TCLP)。

駱尚廉強調,這項研究所開發的安定試劑,只需少量添加配合微波程序,就可使得銅溶出量由每公升一百七十九點四毫克,減少到接近每公升零毫克,遠低於法規標準的每公升十五毫克。雖然這項技術會提高處理成本,但與土壤污染處理費用動輒數十億,以及在自然環境再擴散影響人體健康與生態系統所造成的損害更無法估計相比較,仍是便宜甚多。

這項研究是由經濟部技術處支持的學界科專計畫,並有成功大學資源再生及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參與。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