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各位上師、法師、助教及各位同門大家晚安!(眾鼓掌) 今天晚上聽蓮香上師講「問事」;蓮緒法師講「自在」。這兩個題目有點相關。 到底是問事好,還是不問事好?剛才蓮香上師的意思是講,最好是不要問事。蓮緒法師也講「無事」,通通都不用問了。這個當然很好,但是我覺得如果大家都不問事,今天就沒有那麼多的弟子,如果通通「無事」的話,那只有我一個人了。(眾笑) 問事屬於俗諦,世俗的一部份,我們稱它方便度眾生。雖然是世俗的問題,但是也要處理,因為這是一種方便度眾生。 剛剛蓮香上師提到,我曾經發生過一件問事的趣事。有一次,在我上廁所的時候,有人從門縫遞紙條進來。還有像出國坐飛機,我想在飛機上很安全,沒人會問事。突然間有一位空中小姐,走過來問我,您是不是盧師尊?我說:「是呀!有什麼事呢?」她說:「因為我朋友知道您搭這一班飛機,也知道我服務這一班飛機,她交給我一些問事單。」(眾笑)她就在飛機上問事,很多像這類的事實,講不完的。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也有很多人去找釋迦牟尼佛問事,祂有時候是不答的,只是笑一笑。 剛才蓮緒法師說,他曾問我青天在那裡?我則回答說,青天在你自己的心裡。這件事我已不記得了。如果現在你再問我,青天在那裡?我只會笑笑而不會答。如果答青天在你的心,這個回答是錯誤的。這樣答應該不是很正確、很標準的答案,這種回答每個人都會。青天在你的心,大地也在你的心呀!山也在你的心,什麼事都答在你的心,就好啦! 佛陀當初住世,有很多的外道去挑戰祂。他們問的事情都是教佛答不出來。他們說,請問佛,天有多高?釋迦牟尼佛不答,笑一笑。第一個問題不會了,再問第二個問題,地有多厚?這個佛也不答。再問第三個問題,我的頭髮有幾根?佛也是不答。很多問題,釋迦牟尼佛並不答。祂只是靜默的笑一笑,沒有說什麼。等到這些人走了,在座的人就問,佛你為什麼不答他呢?佛假如知道,當然可以答。因為問話的人也不能量天有多高來印證。如果隨便答,會弄得人迷迷糊糊。誰知道頭髮有多少根,難道你去算嗎? 按照佛的意思,無聊的問題,是不用回答的。因為那個跟你沒有關係,跟佛也沒有關係,跟斷除煩惱沒有關係,跟生死也沒有關係。都是不著邊際無聊的問題,你理它做什麼?佛的意思,不著邊際的問題,跟修行一點關係都沒有,你知道也是這樣,不知道也是這樣,為什麼要花那種精神去回答這種問題? 佛陀告訴我們,有很多問題,聖者不一定要有答案。有答案與沒有答案是沒有關係的。佛陀的意思是說,這世界上的事情很微妙,人也很多,大家都有很多問題想要問。為了度化眾生,也要給眾生方便。「問事」主要是給眾生方便,希望他能夠得到感應後,從「俗諦」的問題轉向「聖諦」。「聖諦」就是關切到自己生死煩惱的問題,解決人生價值的問題。所以,做「俗諦」的問事進到「聖諦」修行方面的事,這個就是進步了。 當初蓮香上師到我這裡來問事,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候的壇城擺在榻榻米上面。她媽媽在隔壁,蓮香上師站在旁邊。她媽媽問說,我們這個麗香(蓮香上師),我要問她的婚姻。(眾笑)那時候怎麼回答我忘了。(眾笑) 以前問事,為了取信於眾,你只要寫上地址、姓名,不用寫問什麼事,有時候我會確認一下,唸一唸報告給佛菩薩知道。我馬上就開始講,你現在的家裡住幾個人,幾個男的,幾個女的,我要確定你家裡住幾個人。而且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你,你家裡的情況、環境,通通要告訴你,如果不符合就不問了。所以,一定要先查你家裡幾個人,一查對了,所問出來的事都會很準。如果不對,一定是住址有差錯,號碼錯了。這是以前的問事,現在人這麼多,那有時間一一Check。 那時候很專心從早到晚,至少要問六個小時。經常我一坐下去就不站起來,因為站起來就等於沒有了,所以,一坐下絕對從坐著一直問到全部的人問光為止。經常用對方名字出一首詩給人家。在那麼長的六個小時為什麼不用上「一號」呢?這就是奇怪的地方。那一段時日我坐在那裡,明明是很急,但是我知道,一上「一號」的話,周圍的護法跟通報的菩薩,祂們會離開。我坐在那裡明明很急的時候,只要精神集中,貫注在問事上面,那些水份好像會從我的頭頂上的毛細孔,被祂們用吸的吸上去。本來應該是往底下流的,奇怪了,竟從頭頂上吸出去,就把我化解掉了。經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哦!不用上「一號」。問完事之後,也不用急著上,還經過處理了很多事情以後才去。 過去那一段問事的情形,真的很奧妙。而且任何時候,護法都在周圍,佛菩薩都在旁邊。祂們幫我們解決了很多事情,即使很多很煩瑣的事,祂都一一的交代得很清楚的,很明白。 現在我們學佛知道了,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的。因為天下本無事,才能夠自在。有事就不會自在,有事就有煩惱,那能夠自在呢?無事才能夠自在呀!因為自在,才能夠任運,這就是自在的道理。心中有事就有煩惱,妄想、操勞、爭取、改變,這根本就離開自在很遠了。我們學過佛的知道,這個叫「緣起性空」。一切是因緣而起,但是當這個因緣滅的時候,就歸於性空。生命也是因為緣起,那麼「緣起」就是「性空」。這個道理很難講。剛才蓮緒法師他提到無我及貪、瞋、癡是假的,佛菩薩的光明、清淨才是真的。其實貪、瞋、癡也是真的啦!貪、瞋、癡怎麼會是假的呢?貪、瞋、癡是假的,那所有的人都沒有貪、瞋、癡了。貪、瞋、癡在人身上也是真的啊!不過當他在講性空的道理時,貪、瞋、癡才是假的。 今天下午,我在辦公室談「無常」。我說「無常」包涵兩個意義。第一個意義是壞的,我們人活著好好的,突然間發生事情了,就死了。大家就會說,唉呀!真是「無常」。剛剛還活著,現在就死了。這是第一種「無常」,突然之間的斷是「無常」。事實上,還有一種是慢慢斷。慢慢斷,是怎麼斷?按照如來的眼觀察眾生,每一個人都是在慢慢斷。所以一年一年的老,一月一月的老,一日一日的老,你不覺得在老。你始終覺得保持心理很青春、很健康,事實上,細胞裡的生命元素、皮膚、五臟、腦……一日一日地斷。你看嘛!過去小孩子的形象,現在青年到中年到老年,這個也是講「無常」。 「無常」是說世界上沒有一樣事情是常住的、不變的。這裡的「無常」不是講昨天好好的,今天不見了,而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化。所以,我講不只是人的細胞在變化,房子也在變化。房子是固體囉!很難受,但是你想想看,你剛剛建好的房子新的住進去,二十年後房子是不是已經變老了。五十年後、百年後這已經變成古蹟了。房子也沒有吃東西啊!也沒有排泄啊!它也不動啊!但事實上,這房子結構裡面,它的土、石灰、木頭……都還是在斷,而且是日日斷、月月斷、年年斷一直在變化。否則你為什麼會講說,我要買新房子,我不要買老房子。房子也會老,又不是只有人會老。世界上任何東西,按照佛的眼光看起來,都是「無常」。 按照物理學家講,任何一個東西裡面同樣都是有質子、中子、電子這些東西在循環,它慢慢在變。其實地球也是在變,所有宇宙的一切現象都在變化。佛所說的「無常」是指這個的。 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屬於常態的。由這裡看來你就會知道釋迦牟尼佛講的「成、住、壞、空」的道理,最後變成「緣起性空」。我們學佛後自然知道,性空的道理及存在的價值跟相對的時間、空間。在主觀跟客觀之間產生中觀派的理論。學佛學到這裡,你就知道什麼是自然?什麼是自在?什麼是任運?這個中觀的辨證的方法,是由主觀跟客觀的整個的環境,去認識一個絕對的真理。 所以,禪宗會問,過去的你在那裡?死後的你在那裡?很強烈的質問你,讓你去開悟。你要去領悟道理,思索它。你一領悟出來,你才知道「心」在那裡?那你才能夠了解世界上一切萬物是「心」所造出來了。這個當然是比較深啦!從問事就可以看出來,佛陀講的絕對真理,是屬於性空。宇宙間根本上本來是沒有什麼事的。有事是因為有這個我,才會有事。當你沒有這個我時,你還在那裡呢?那就不用問了。蓮緒法師他談到「無我」的時候,他就提到金剛經裡面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非四相,把這四相都了了,真的!你們也不用問事,那我也不用回答,因為什麼都沒有了。那我也不用坐在這裡說法。我還是問一個問題,現在佛在那裡? 最後一個問題,我問大家,釋迦牟尼佛現在在那裡?很多人學佛,一天到晚整天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你唸的釋迦牟尼佛在那裡?哇!祂到底在那裡?你問我我也不清楚。 這個「無我」是佛本身所講的。剛剛開始的「苦集滅道」四諦。祂教小乘佛法,要所有阿羅漢要學習「無我」。因為你能無我,就不會有煩惱跟執著。眾生有煩惱跟執著,都是因為自己有事。你絕對不會擔憂別人,因你不是菩薩。你不會一天到晚擔憂這個人怎麼樣,那個人怎麼樣,天底下沒有這種人。一般講起來,都是為了自己這個我,才產生煩惱。你沒有這個我,那裡來的煩惱,那裡來的事呢?還不是為了你的孩子、妻子、先生、家庭、生活、賺錢、事業、官司、病,你還會為誰呀 但是你只要能夠在修行的境界上,思想這個我字,然後把自己的我分解掉。這個時候可以很快的證得了阿羅漢果。雖然小乘是屬於小我的解脫,事實上,要解脫煩惱,用這個方法,是第一方法。在理念上能夠解脫了,再去實踐,去實施「無我」的精神的時候,會覺得,這世界上真的是任運的世界。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那麼心也能夠平和坦然,只有無我的時候才能夠真正找回到自己的本性、佛性。一切有我的時候,「有我」遮障在本性之上,那裡能夠開悟呢? 所以,佛叫我們去為別人想,不要為自己想。小乘佛教甚至根本就沒有別人。既然沒有別人,無人,還有什麼煩惱?沒有人跟你爭、沒有人跟你作對、沒有人欺負你、沒有人壓制你、沒有人侮辱你、沒有人打壓你、一下子豁然之間你就成就了。所以,從這裡起修也是很好,到了「無我」的這個境界,你再來度眾生,你就是菩薩了。不然你就入了涅槃,入了寂靜的空。 所以,世界上的事情,我們佛教把它分成「聖諦」、「俗諦」。「聖諦」就是絕對真理——性空。「俗諦」就是客觀真理——有、方便。那麼,空跟有之間要互相融合,就變成般若波羅蜜經裡面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什麼不會顛倒夢想,無有恐怖?因為最終極的「聖諦」出現的時候,一切都是空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所以沒有顛倒妄想,也無有恐怖。這是佛講的真諦跟俗諦二者互相應用。所以你要學習自在、任運、生死自了的精神,也就是跟著佛本身的哲學去實踐。 你們想一想,師尊這樣講了,我們才了解什麼是俗諦?什麼是聖諦?什麼是出世的?什麼是入世的?什麼是精神的?什麼是物質的?什麼是空的?什麼是有的?這樣子的佛學思想,是一個非常圓滿的思想。 幸好有佛陀的哲學思想教導我們,令我們在這世界上所做的事情,都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會覺得,我們的人生是很光明燦爛的。如果沒有佛法,世俗的人就會像一群螻蟻、蟲一樣,朝生暮死。幸好有佛法,佛法是世間的光明,是一個燈,一個光明,一個生命,一個真理。 嗡嘛呢唄咪吽。 雕蟲生校對 蓮護恭錄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