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藏密語》
修禪定要無事無心
<1998年4月21日西雅圖雷藏寺蓮生活佛開示>

今天我們聽蓮晴法師他談到「修行的五觀」,要經過很多的關卡。

他剛才提到的,就是不修行的時候,反而覺得沒什麼事。一修行,發覺反而有很多的事。所以,以前有一句話「穿了袈裟事更多」,這個也是有這道理的。一穿上,反而發覺很多的事情。

那麼,我們也有一種想法,本來你沒有禪定,覺得什麼妄念都沒有。你過的日子,好像自己腦海裡面,沒有什麼雜念。但是你一禪定,就發覺雜念、妄念比往常多。按照這些前輩講,平時你是不去注意這些妄念跟雜念,所以沒有發覺,所以你會覺得少。但是你一靜下來,一修禪定的功夫的時候,才發覺原來你的妄念紛飛。

這個意思是這樣子講,你妄念跟雜念,本來就是有的,只是你沒有去發覺。只是你在修行的時候,你心靜下來才發覺原來你有那麼多的妄念跟雜念。

世界上的事情,本來就是紛飛的。但是你走進修行的路,你注意到你自己三業的時候,才發覺到你自己本身是生活在業障之中。

有一個比喻是這樣子講,你在修行的過程,剛剛開始的時候,你的妄念就像那個瀑布這樣子下來,哇!很急,而且綿綿密密,沒有休止,影響很大,靜不下來。以後你修持久了,就像那個河流的水一樣,還是很多、很多的,那麼也是流得很急。到了最後,就變成一個平靜的湖而已。

真正的聖賢,他是有時候有一些漣漪。石頭投到湖心裡面,產生了一些漣漪。漣漪這樣子出來,一圈一圈的。但是過了,它又變成很平靜的湖面。這已經是有修行的功夫,才會是這樣子。一般人他的妄念,就跟瀑布一樣的,一直下來的,沒有停止的。

今天我們也談到,你必須要有信心,要有正信。信心跟正信,都必須要有的。還要有長遠心,能夠恆久這樣子的修行。

真正的禪定是什麼呢?是沒有辦法講出來的那一種境界裡面。我舉一個例子來講,有一個修禪定功力很深的人,那麼他的旁邊,又有一位是懂得很多佛學知識的人。但是修禪定這個人,本身的知識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功力很深,有很多的弟子。那麼這位佛學知識很深的人,覺得他自己本身,應該是要受人尊敬的。沒想到修禪定這個人,那麼多的弟子,更受人尊敬。然後他就去拜訪這個禪修者。

他就有一點譏笑他的那種味道跟他講,他說﹕「你除了禪修之外,你什麼都不會的,你什麼都不懂的,不像我佛學的知識那麼豐富。你這些弟子,應該都要來皈依我!」這位禪修者就回答他,他說﹕「我連禪修都不做的。」這只是簡單的一個回答而已,但是它的這個涵義非常的深。

你在修禪定的人,是連禪修都不做的。你真正的禪在那裡?真正的禪是什麼?你要明白真正的禪,就是什麼都不做。我以前講過,你在修禪定,不能有一個你正在修禪定的心,那個絕對不是禪定。所謂的禪定,是什麼都不做。坐在那裡,腦海裡面止,妄念不生,沒有妄念。那你也不做什麼動作,包括你的呼吸,你本來是要注意,把心放在輕輕的呼吸之上的。到最後,連那個呼吸都沒有。

沒有意念,沒有動作,沒有儀軌,沒有種種的法,沒有一切,連語言都沒有,就是言語道斷。沒有語言,沒有行為,沒有所謂的儀軌。一切的作法,全部斷的時候,才叫做「禪」,什麼都不做。你能夠達到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就包含太虛,這個是真正的禪修。所以這個禪修的人,他說﹕「我連禪修都不做的。」這個話有最深的涵義。

禪定功深的人,他是在禪修當中,什麼都不做的,連禪修也沒有,這個才叫做「一絲不掛」。所以我們常常講,你要入三摩地,真正的口訣是什麼?四個字,密教裡面講「無事無心」。「無事」是什麼都不做,「無心」連這個禪修的心也沒有。這個時候,才叫做「包含太虛」,與自然之界完全融合為一的這種狀態,就產生出來。這時候,智慧整個光明才會產生的。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你要經過瀑布、河流、湖面,最後完全靜止。一切的無明、雜念,像這個灰塵,沉澱到湖底去,一切都是非常清明。

這世間上的人,都是「有事有心」,很多事,嘴巴的事,TALK TO MUCH,到處講這個、講那個,講個不停。口業重,身業也重,意念的業也重,一天到晚亂想,想個不停。

所以叫你修禪定,就是要「無事無心」嘛!什麼都不做,進入太虛,完全清明。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