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諸煩惱是道場 知如實故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 5月 9 日維摩詰所說經第53講開示>

今天我們繼續講《維摩詰經》「菩薩品第四」第四十三頁第一行:「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

在這裡先談到的是「煩惱」。我們這世間的煩惱非常的多,煩惱不斷,所以維摩詰居士提出「煩惱」的道理。這三界除了娑婆世界的人界,還包括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的天人,當然也包括了三惡道。這三界是「煩惱」的境界。「知如實故」,是知道了三界的真實相,所以祂敢說「諸煩惱是道場」。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的人認為眾生是苦的、是有煩惱的,所以他要脫離這個煩惱,追求沒有煩惱的清淨境界。二乘以下的人都是這樣想的,永遠都是在跟煩惱對立:「我絕對不要煩惱,我要想盡辦法用種種的法門來斬除煩惱。」維摩詰居士是大乘菩薩,祂在這裡講的,是完全跟小乘的說法不同的。祂說:「煩惱本身就是道場。」為什麼祂能這樣說呢?因為祂知道佛所知道的東西,佛證悟的境界與智慧,跟小乘是不同的。祂知道所謂煩惱,事實上是空的,煩惱本身是無性的;菩提本身也是無性的。所以,煩惱事實上跟菩提是沒有差別的。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證悟的道場。煩惱的實性跟佛性沒有分別,祂看到這一層,所以祂能說:「煩惱是道場」。

上一句講「緣起是道場」。「無明」來自「老死」皆無盡故,盡就是完全的滅除,沒有這個無明要滅,也沒有老死要滅,所以根本就沒有「無明」,根本就沒有「老死」。一樣的,煩惱跟菩提一樣,沒有煩惱要斷,也沒有煩惱要盡,因為煩惱本身是空,是無性。也可說「煩惱就是道場」,這是大乘菩薩很高妙的道理。

同樣的道理,「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我們通常講眾生有很多的業障;眾生因為有煩惱、有污染,所以他才叫做眾生。但是為什麼維摩詰居士說:「眾生是道場」呢?祂說,認知「無我」的道理,無我了,哪裡有眾生。「無我」是「法性空」的觀念。眾生也是「法」,因緣所生,無自性,也無生滅,所以是「無我」。因此,眾生也就是道場,這個觀念很深的。

「煩惱就是道場。」眾生雖然有染,但是在「無我」這個道理的面前,眾生都是道場,沒有對立的觀念。

而小乘行者還有「我」、「眾生」的分別,他還有「我執」的觀念,他要脫離眾生,遠離污染的三界。所以,小乘行者的證悟是不徹底的。維摩詰居士在此提出的就是大乘「不二法門」的觀念。有煩惱就有道場,沒有煩惱就沒有道場。「無我」一拿出來,眾生是道,煩惱也是道。「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這就是答案。所有十方三世法界一切的「法」,這個「法」包括人、宇宙的一切方法、因緣所生之物象,沒有一個例外,因為「法空」的緣故,統統是道場。這就是佛陀的道理,也就是維摩詰大菩薩祂講的道理。

所以,我們修密法的觀念也是很正確的。密法講,壇城有外壇城也有內壇城,內壇城就在你的自身,因為你自身就是一個道場。外面的道場是外相的道場,你自身的道場更接近你自己。而不管是外頭的道場還是裡頭的道場,一樣都是空。為什麼稱做「道場」?因為藉由道場來讓你成道,所以,不管你做什麼,一切法都是道場,這個很重要。因此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道場,任何一個你碰到的眾生,你就這樣想,他也是道場;碰到了煩惱也是道場,你逃什麼,逃不開,沒什麼好逃的,事實上煩惱就是道場。這就是大乘菩薩非常圓融的教導。

我們師尊常常講「無所謂」,祂退隱到現在,祂寫出來的文章也講,祂說,無所謂真佛宗弟子會不會沒有了;師尊會不會怎麼樣,你的法有沒有人傳,無所謂。為什麼祂看破了一切?祂認定這一切就是一個因緣,因緣自有其生滅的現象。這個法緣注定要傳幾百年,它自然會衍生幾百年;這個法緣注定百年後要結束,它自然會結束。在一個開悟的智者眼中,因緣應無生滅,當然祂無所謂。所以,你一定要透徹地去領悟這一層道理,明明有「無明」,為什麼說「無無明盡」;明明有老死,為什麼說「無老死盡」;明明有煩惱、有眾生、有業力,明明有這一切的一切,為什麼無所謂?因為這一切「無自性」、「無性」,根本它就不存在的,它是空的。你越要煩惱,你越是自己織造,自己投入這個因緣的羅網。你認這因緣為真實的,你才會有得失的害怕。眾生視自己的生命為最最重要,最恐懼面對死亡。凶惡的眾生只要面對死亡,他就投降。但是面對死亡,如果懂得這層道理,就不會害怕了。肉身是幻,肉體的法是「無性」,因緣沒有就完了。能這樣想,就不會恐怖到極點。

同樣是「道場」,修行人最怕是什麼?除了死亡之外,最怕的是碰到什麼?魔。他最怕的就是碰到魔師,魔來干擾。維摩詰居士說:「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祂說,你去降魔,就是道場。有魔你才能成道。你要怎麼降伏魔呢?「不傾動故。」不傾動,就是不倒,也不動搖,如如不動。你明白了空性的道理,你明白魔是空的,也是無性的,無性,魔就不存在,沒有。所以,降魔成就道場。空掉一切,你就是道場,完全不傾動,如如不動的道場。

「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這「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也能成就道場。為什麼?因為你看破了三界無性,不投入這當中,你就成了道場。欲界天這麼快樂,福分這麼大,要什麼有什麼,你喜歡你就趣入。所以當你看破了這一層,是空幻,你就不會投入欲界天,淪落其中。

「色界天」美麗微妙,法味十足,妙色十足,妙樂十足,在這樣光明的境界,你也是同樣看破它的空幻,你就不會愛慕、迷惑在其中,一樣成就道場,哪有欲界要逃脫,哪有色界要脫離,沒有。它本身就是沒有的。欲界天有彌勒菩薩祂的道場在那裡就是這個道場。三界是輪迴的境界,但是對菩薩來說,是無礙的,因為祂不會趣入。這就是什麼境界都可以解脫的;煩惱是菩提,而眾生也是無我,三界也是道場,一切輪迴的現象與成道完全無礙。譬如別人在地獄嚇得要命,地藏王菩薩在地獄,祂不是很清涼嗎?就是完全無礙,因為祂已經破除了智慧上的障礙,祂見到的是如佛一樣圓滿的智慧。這種見解是一切無礙的,無對立故無滯無礙的。

「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一般講,要有禮節,要守戒,不可以大吼大叫。維摩詰居士在這裡講像獅子吼那麼大聲,就是道場,無所畏懼,沒有什麼好害怕。維摩詰居士說,講出來的話,是依照智慧發出來的聲音,無所害怕。他可以很隨意的,講出來的話,擲地有聲,所以祂用獅子吼成就道場,一切無礙。

這總歸一句話,你看空了,看破了,進入了有如實相的這個境界,這個真法界的真實性被你抓到以後,把持這個理念不放,你碰到什麼事情,你也不會害怕,你也不會屈服,你自然都能夠解脫。碰到惡事你也能夠自在,碰到善事你也能夠不動。所以,一切都是無礙的境界,這就是大乘菩薩道的一種智慧,一切無為、一切無礙。那這個觀念,就是一種開解,一種轉化,這是理悟。

我們現在的密法是實際上有修出來,碰到煩惱你懂得轉化,碰到一切的法的障礙,你能夠轉化;碰到魔時,你能夠轉化,在三界任何一個境界,你都能夠如如自在而不染,你都不會有所畏懼,你一發出這個智慧的聲音,自然說出一番光明正大的真理,你自然成就一番道場。所以,這個道理是非常好的。,

如果沒有維摩詰居士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不管我們做什麼事,我們會有太多太多的疑惑,我們都不知道該不該做。維摩詰這個佛法的道理,就是要讓你能夠看透一切,不需要去爭取那些無謂的事情;不需要去眷戀。而修佛法的人懂得這個觀念,理上的理解,我們還需要一再反覆的練習,才能夠真正地證得這個法,要不然也是一下子就墮入業力的模式之中。你一定要告訴自己,「煩惱就是菩提」,要想辦法讓自己超脫,儘量不要說看到煩惱就逃。你只能跟你的煩惱共存和平相處,而進一步的用智慧把你的煩惱化掉,這就是你要做的。

所以,修行到今天,你要知道解脫的人,對於死跟活是沒有兩樣的,有活的因緣,就活在當下,一樣解脫;當肉體死時,也是解脫,生死應該是沒有分別的。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