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受諸異道 不毀正信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1年6月28日維摩詰所說經第十八講講經開示>

上一堂講到維摩詰居士平常的生活起居、言行舉止和心性喜好。我覺得能夠研究這本經,對各位是非常好的一個引導。因為大家都是在家眾,在家裡如何修行,可以修到甚麼成就,如何把修行用在日常生活上,以及智慧要如何的運轉,才能把所學的佛法灌注在生活中,這都是最高的一種「方便任運」。

平常要學到佛法知識,理論上並不難,只要你有一點知識水準,又肯下功夫,那麼佛法的知識,自然與日俱增。但是佛的道理,能不能夠在你的身上發生作用,就完全要看你「任運」的功夫了。要不然就會像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一樣,學完了不見得用得上,頂多只學到皮毛,拿到一個文憑,將來在社會上混一個工作,但等你真正工作以後,才知道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佛法也是一樣,你到佛堂來學佛法,上師講佛的經典讓你在理論上能夠得到啟蒙,開啟佛法的智慧,但學了以後要能夠運用,如果不能運用,這個佛法對你來說,只是一種死的知識跟智慧,沒有發生作用,一點也不能改造你的人生。所以你等於只學了一半,另外最重要的一半,你沒有用到,那你還是成不了佛。

成佛並不是很難的事,完全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對治你這小小的個人,也就是對付你自己而已。如果你連自己都對付不了,那你怎麼對付別人?所以學那麼多佛法,最後就是要把自己度化。

維摩詰居士就是把自己度化的人,在「方便品」裡,祂就是把自己搞定了,才能有這麼多本事,再去度化別人。祂用得來的智慧跟經驗教人,讓別人也能跟祂一樣有大法樂,能夠得到像如來這種境界,這就是菩提心。我們一再地講,學佛除了開悟外,還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你就不叫佛。

如果你是師尊的弟子,想要相應根本上師,很簡單,只看你有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如果還沒有生出來,絕對不會與上師相應的。因為如來的心是大慈大悲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佛的菩提心。所以佛法到最高的境界,一定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沒有出來,成就是很低的。

我到37歲才進入佛門,卻覺得這個學問對我最有用,也就是說,人生的迷霧從此開始解開,要不然想不清楚的。以前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人活著有甚麼意義?」學了佛以後才知道,原來人生還有這麼大的意義,還有這麼大的使命。學佛的好處,就是你不會讓煩惱綁住,即使有痛苦,也只是一剎那的痛苦,很快就能夠轉化。所以學佛學到後來,一定要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上,要在生命中發生轉化的現象,這才叫成功。

維摩詰居士就是這樣。祂學了佛法,可以到任何地方都不受到環境的影響,不管何處,即使那個地方的髒亂跟黑暗難以想像,祂都能接觸,並且不會影響到心境,這就是祂修行的成功。

反之,如果修行功夫不到,人家煩惱,你就跟著煩惱;人家傷心,你比他還傷心;人家痛苦,你比他還痛苦,這樣你怎麼幫得了人?

「若至博奕戲處。輒以度人。」是指維摩詰居士即使到賭博、嬉戲的地方,也是為了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祂雖然接觸到不同的道,不同的理論與派別,即使是邪道、外道,祂聽了以後,也不會動搖正信的心。

這個很重要。我們說,年輕的時候可以多聽、多看、多聞。因為求知欲、吸收力很強,領悟力也正在啟蒙,如果又有時間,就可以到處聽聞各種說法。

但是很多人聽到最後,聽太多反而迷惑了,搞不清哪一個才是正信?哪一個才是好的?譬如很多人進了真佛宗,剛開始也是覺得很好,但是後來又去不同的教派東聽西聽,就迷失了,連真佛密法也不修了,改去修別的,這裡修一修,那裡修一修。有一些弟子就是這樣,搞到後來神經兮兮的,本來是想修一個好的法,但是因為智慧不夠,沒有選擇正法的能力,反而很容易入魔,因為他已經失去了本來的真佛宗傳承。

佛教分有十宗,任何佛教徒,不管是甚麼派別,雖然方法有些不同,但只要認定最終不偏離佛陀根本的法,就是正的。另外,還有更深的一層,就是要用你的智慧去判斷,就像佛陀的經典一樣,共有三藏十二部,又分有小乘、大乘和般若,不同根器的人唸的是不同的。

所以雖然同樣修佛陀的法,但在種種的派別裡,你還是要用智慧去判斷,現在傳的是甚麼境界?有的專講行善,就是教人不要做惡,只做善事,這是一種人天境界。依照祖師們的講法,如果你光是修善,將來的成就只有得福,只是修福報,你會很富貴,福份很大。但是你的境界,就只是修這世,跟下一世的福份,而這個福份還是有用完的時候。當福份享完了,你就沒那麼好命,所以這是有限的。

另外,有的派別會教你,修行人甚麼都不用做,我們就在自己的淨土裡,大家關起門來相親相愛,自己修好就好了,不要去接觸外面的人,這又是一種境界。所以每一個教派,看教主的理論,可以覺察出他是甚麼境界,以及將來你的境界可以到哪裡?

像耶穌基督,祂教我們神愛世人,要博愛,以愛為出發點,而且教人要做善事,不要做壞事,這就是「天乘」。「天乘」一般人最喜歡,因為人都是嚮往快樂的生活,沒有人喜歡痛苦的生活。人就是有痛苦,所以希望享受到永恆的快樂,這就會到天的境界。基督教、天主教、都是天乘,耶穌基督只傳到這裡,祂沒有機會講到更深的。師尊曾說過,耶穌因為傳道時間太短,才講到天乘,就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沒時間把他領悟的、更深的道理傳出來。師尊說,耶穌如果能再講,就可以講到四聖界,但是祂沒有機會,祂的因緣就只是把天乘傳出來,讓想要解脫苦惱的人,能夠追求到快樂的生活。並且要慈愛,要愛世人,這就是天乘。但是天乘還是在三界中輪迴,當快樂的福報享盡了,還要回到世間受苦。

又有的教派就教人只修禪定。禪定到最後,可能會進入到色界、無色界,可以進去大梵天。但是等出定以後又會輪迴,因為一出定,就又有煩惱,主要是還沒有達到淨化,三毒還沒有淨化,你只是用禪定的功夫,把它暫時扣住,不讓這個意念出現,你就定在安定的境界裡。所以光是禪定,是不行的,一定要修出智慧來才可以。

至於我們真佛宗,也是完全依照佛陀的教法,而且教到最高的智慧。像師尊所教的空性的境界,就是最徹底的、最高的如來境界。

所以傳佛法的人很多,派別也很雜,但我們要用智慧去判斷應該修哪一門?應該跟甚麼人學?你要用慧眼識大善知識,一旦認定是好的,就再也不要懷疑,一法深入去修去鑽,才不會浪費時間,這就是「受諸異道。不毀正信。」

嗡嘛呢唄咪吽!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