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有感 》
我們從那裡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那裡去?
文╱蓮花天屹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裡去?

一位畫家的疑惑,竟然如此雕鏤人心。

一杆畫筆,千古哲思盡涵泳,在在的刻畫出人內心的焦渴、失落、無助、惆悵。

這位高更啊,筆下究竟藏了什麼奇妙的法術呢?

看他的畫,彷彿能夠撇開世俗,心無旁騖的彼此會心交談。

我們談論人間的無常、細訴沉澱的心聲,甚至灑淚悲嘆。

太多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太多人與人之間的鬥爭。

人們不願意停止戰鬥、殘殺、挑撥、羞辱,結果把人間鬧得沸沸揚揚,熙熙攘攘,烏煙瘴氣。

恰恰在這個時候,飄然出現一位高更畫家,從他筆下點撥出一條婉約清麗之途,嘗試尋找原始的單純樸素,回歸本初的覺醒。

人生換了個角度,雖然他躲在遙遠的大溪地自娛自耗,卻沒有因此消磨了他的心志,反而讓他大徹大悟,看透了扭曲了的城市人格架構,安貧樂道,創造出更貼近靈魂的畫作。

世俗的人都在追隨一種表面的光榮和福祉,一個渺小的畫家竟然站起來探問生命的實相,想想他究竟要有多大的勇氣去挑戰眾生,或去顛覆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然後重新定義福祉?

可以想像,這位畫家活著時身邊充斥的反對聲浪,他必遭到世人的冷嘲熱諷,陷入無止境的爭議之中。

他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可以逆流而行?

人的惡習似乎有一種難以搬移的頑固性,它們在眾生心中建立了城牆堡壘,多少年來總是佔據著那一片領土,支配了人的靈魂,掩蓋了原本存在的般若,分解生命的本質。

背離了大城市,也等於遠離了喧鬧,遠離了是非之地。這個時候,我們有了緩沖,可以靜下心來想一想,究竟自己那支離破碎的心靈要何去何從。

是讓它埋沒在縱橫交錯的人事紛爭,繼續沉醉在慾望的意態中,還是好好克制自己,約束自己,讓心靈成長,回歸本真。

換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你會發覺很多自認理所當然的事兒,其實是偏執的,似是而非,真相根本和認知大相徑庭。

當你越來越接近真相,你就會了解自己的愚癡,抱怨自己的無知,詛咒自己的蒙昧。

蓮生活佛曾寫道︰

自然界的現象,如花一般,萬物都要複歸於原始。人生太渺小了,過眼雲煙、電光石火、又算得了什麼,在自然界中,人如同小螞蟻一般,無啥!這要更去體會「無常」的至理,在達觀中學習「無我」,最終的結果是「涅槃寂靜」。

釋迦牟尼佛最偉大的思想是「般若」,你去觀察自然界,去看一粒沙,去欣賞朵花,你印證了「般若」,這樣的活,才不虛此生也。

自然界一切「無常」,自然界一切無情識,就是「無我」,自然界都要複歸於原始,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涅槃寂靜」。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