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佛教原是佛陀的教化之意。佛教從印度傳至東南亞、中國、韓國、日本。…… 原始佛教,因為種種的狀況發生,佛陀才頒布了戒律與制度。 什麼是如法的。 什麼是不如法的。 在原始佛教之中,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被稱為四眾弟子。 比丘地位被尊崇。 比丘尼次之。 優婆塞(男性居士)再次之。 優婆夷(女性居士)最低。 其中的制度很多,論之頗繁複。 然而,時至今日,男女已平等。情況略有變動,對於佛教的制度,我特別向白空行母詢問,請白空行母給于法教。 我問: 「原始佛教的制度,我們在現代,是否要一一遵守?」 白空行母答: 「最好合於佛制。至於少少變動,亦可,但,仍然不宜偏離。」 我問: 「早期,真佛宗有帶髮上師,而比丘、比丘尼向在家上師頂禮合宜否?」 白空行母答: 「不合宜,最好在家上師應及時出家,把不如法變如法。居士在上,出家下座。白衣在上,比丘在下,向上頂禮,是末法時期的怪現象。經典曰,是魔相,不合佛制。」 我問: 「古代,比丘、比丘尼懸殊,今代,男女平等,比丘、比丘尼是否平等地位?」 白空行母答: 「修證至佛菩薩,當然平等。但,在人間,仍然有制度在,有人倡言改革,但,大致上,各個教團,尚遵守佛制。」 我問: 「居士上師坐中央,兩排比丘、比丘尼坐兩旁,合宜否?」 白空行母答: 「不倫不類。當然不合佛制。最好是,居士上師坐中央,比丘、比丘尼坐居士上師之後,是尊重出家人也,也是權宜。」 我說: 「如果在家居士坐中央,頭戴五佛冠,比丘、比丘尼向上頂禮,是否可以?」 白空行母答: 「頂禮五佛,是可;頂禮個人是不可。這也是權宜之計。」 我問: 「如何是好?」 白空行母答: 「最好出家,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有人不想出家?」我說。 白空行母答: 「密教三重:菩提心、出離心、中觀正見。沒有出離心,如何是行者?」 我說: 「我曾言,在家居士與出家人,平等平等,這句話是否有錯?」 白空行母答: 「沒有錯。至少在修證方面是平等無分別,均可證果。但,在佛制中,出家人執持佛法,在家人護持佛法。」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