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師尊曾經要大家參,環山之中、孤島之上,如何解脫? 雖然師尊已把答案公布了,這裡列了兩則類似的公案,值得大家品味。 《公案一》 宣州刺史陸亙大夫初問南泉曰:「古人瓶中養一鵝,鵝漸長大,出瓶不得。如今不得毀瓶,不得損鵝,和尚怎麼生出得?」南泉召曰:「大夫。」陸應諾。南泉曰:「出也。」 這則公案和師尊題目相似的地方是,環山大海就是瓶,脫離環山大海就是要救鵝出瓶。環山大海可比為束縛,可比為煩惱。脫離環山大海即是解脫束縛煩惱。 然而真正的束縛,真正的煩惱,卻是來自念頭的本身。如果起了一個如何解脫環山大海(束縛煩惱)的念頭,行者會在裡頭展轉而不能自拔。這就是自尋束縛,自尋煩惱。放下這個念頭,才能真正的解脫。 這也就是為什麼南泉禪師呼喚陸亙大夫。就是要打斷陸亙大夫救鵝出瓶的念頭,就是要陸亙大夫放下救鵝出瓶的煩惱。無念的當下,就是解脫。 《公案二》 有僧辭洛浦。浦曰:「四面是山,闍黎向什麼處去?」僧無對。浦曰:「限汝十日,下語得中,即從汝去。」其僧偶入園中,遇善靜禪師。師問曰:「上座既是辭去,今何在此?」僧具陳所以,堅請代語。師曰:「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那阻野雲飛。」 這則公案和師尊題目相似的地方在,「四面是山,闍黎向什麼處去?」一句。 山是有形的束縛。對已通達的行者來說,煩惱即菩提,是一不是二。所以有形的束縛,已不再是束縛,因為根本沒有束縛。 借用善靜禪師的答案,我們可以回答師尊的題目:「山高那阻野雲飛,大海豈妨風吹過。」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