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慈悲喜捨可成就道場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2年3月14日維摩詰所說經第45講開示>

上一堂談到維摩詰所說經第42頁,維摩詰居士講,由「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波羅蜜,一再地修行,如果修得好,都可以成道。

接著,維摩詰居士講「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要如何去修才能成道。他說:「慈是道場。等眾生故。」可以講道場是一個「悉地」,成道就是成就了一方的淨土,而這個淨土不一定要很大。你個人修成了這個淨土,你就是一方淨土,你能夠廣攝眾生,跟你一起成道,那你這個淨土就會擴大。

經文講「慈」,你行慈,也可以成道。理由是「平等眾生故」。你對待眾生,如何行慈呢?就是看待每一個眾生都沒有分別。「等眾生」就是平等對待眾生,沒有分別。這「等眾生」,就是「無緣大慈」,不管跟你有緣或沒有緣的,你也一樣地看待他,你要行慈,行平等慈。跟你緣分接近的,你可以就近關照到他們;與你緣分較淺的疏遠眾生,你心懷仁慈,自然就「等眾生」了。天下眾生數也數不盡,你如何去平等關照?就是對於普羅大眾,是用這個心行慈,平等尊重。

「慈」還有程度上的不同,你想我今天要平等對待眾生,就把眾生看成是自己,這已經很不錯了。但是你這個「慈」還可以更廣大。當你把眾生當作是你最尊敬的人,或者是對待他們好比自己最喜愛的人,能如此,這樣慈愛的心更加提昇了。但是,這還不夠,你應該把眾生都看成偉大尊貴的佛一樣,這才是最大的「慈」。所以心慈要行平等的大慈,視眾生與佛同體,這就是最大的慈悲。佛弟子對於佛是十萬分的尊敬,你如果能夠把眾生都當作佛來看待,你的作為也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要如何修出這麼高的平等慈悲呢?你不要認為始終笑臉迎人就是「慈心」,而是當你面對六道眾生,不管你做任何一件事,你都要做到慈心平等觀,這個功夫才是不同。譬如你看到天使或好人,你很容易心就打開,樂意去接近他。但是如果你碰到的是一個很醜惡的、壞的、恐怖的、臭的、狠毒的惡鬼眾,甚至於要滅掉你時,是不是很難有慈心出來?所以「等眾生」,困難就在這裡。你這個慈在某種情況下很難顯露出來。所以,菩薩才這麼難修成。

(未完待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