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鏡》
糧食短缺 全球掀起新綠色革命

【本報綜合報導】糧食短缺威脅及鄉村脫貧問題,促使各國政府重新調整經濟政策,一改過去輕忽農業的作法,紛紛推動提高農產量、促進鄉村發展的新政策,掀起一場新綠色革命。

時代週刊報導,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省的一個小村莊,過去務農只能靠天吃飯,仰賴雨季帶來灌溉用水;但去年政府派來施工團隊,投資600美元,為當地農民卡達爾挖一個3公尺深的池塘蓄水。卡達爾因而可在冬天再加種向日葵,這使他去年多賺1,000美元。

現在土地再度成焦點。為追求糧食安全及鄉村發展,政府和開發組織開始投資農業,提供農民援助,雖然許多官方支票尚未轉化為具體成果,但全球社會已承諾致力發展農業。八大工業國(G8)義大利開高峰會時曾誓言投入200億美元發展農業。

全球農民自1970年代以來未受到如此關愛。當時糧價飆漲,全球陷入糧食生產不足的憂慮,開發中國家於是全力投資農業,加上農產技術有所突破,例如培育出高產量農作物品種,使農產量大增,造就了綠色革命。在印度,1960年代後期至1980年代,榖類生產逾倍。

不過綠色革命也因過度成功而受害。糧價在1970年代中期攀抵高峰,至1980年代中期已重挫約六成。決策者和慈善機構將注意力轉到窮人的其他需求上,例如健康照護和教育等議題,使農業再度欠缺資源及新投資。1979年,全球有18%的發展援助投注在農業上,2004年,這個比率降至3.5% 。

多年來輕忽農業使全球農民嚐到苦果,也埋下未來的危機。印度在綠色革命期間,農作收成通常每年成長4%至6%,但1980年代末期,年增率降至2%或更低。同時期,糧食需求增加。包括印度和中國等高成長地區,肉類需求上升,所以過去供人類食用的榖類,現在用來餵食牲畜。土地和資源移去生產生質燃料,更是雪上加霜,現在榖類庫存已降至1970 年代中期以來最低水準。

糧食危機迫使全球領袖採取行動。世界銀行政策顧問戴爾加多說:「各國似乎認知,糧食安全是一個必須處理的基本議題。」英國國會發表報告,呼籲政府投資農業研究,並鼓勵當地農民種植更多水果及蔬菜。美國過去會輸出剩產榖物至缺糧國家,現在則轉而在全球投資農業,以提升生產力。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