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放大鏡》
食用多穀米養生營養價值高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最近興起一股新米食風潮,有愈來愈多家庭的三餐主食不再是白米飯,而是兼具營養均衡、保健養生的「五穀米」或「十穀米」。

五穀米或十穀米,都是有典故的,古代文獻五穀指「稻、黍、稷、麥、菽」,周禮有「九穀」之說。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到穀類高達33種,豆有14種。

十穀米其實不是米,而是混雜豆類、麥類、高粱等十種雜糧,就是沒有半顆白米。常見十穀原料包括蕎麥、燕麥、黑糯米、扁豆、蓮子、小米、高粱、小麥、薏仁、芡實、大麥等,可自行調配,沒有固定配方。

中華穀類研究所研究員林玫欣說,現代人愛吃精製食物,如白米和麵粉,雖然味美,但製造過程胚芽、麥麩裡的營養價值去除殆盡,因此米愈白,維生素B群含量就愈少,衛生署最新的飲食建議指出,應用五穀雜糧來取代白米,營養素多元而且豐富,最重要的是多穀米是食物而非藥物,可以天天食用,從中攝取營養值。

五穀雜糧營養主要四部分:榖皮、胚芽、糊粉層,還有內胚芽。榖皮:主成分為纖維質,可保持腸道蠕動,避免便秘。胚芽: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蛋白質。米糠:是榖皮、胚芽及糊粉層的混合物,含有不飽和脂肪酸。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