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報綜合報導】肝病在台灣有國病之稱,台灣每年有逾五千人因肝炎及肝硬化死亡。肝炎、肝硬化及肝癌被稱為肝炎三部曲,在台灣,甚至在很多國家,肝炎都是大眾健康的隱形殺手。 專家說,近年抗病毒藥物及干擾素發展,B、C型肝炎不再是無藥可醫。肝病不是絕症,但肥胖造成的脂肪肝、酒精等化學物質傷害造成的肝炎,仍持續威脅大眾健康。 專家認為,民眾惟有認識肝病,正確保肝,才能永保「肝」康。專家說,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成人肝臟重量約為1200到1500公克,是體重的1/50。肝臟的形狀為左右兩葉,右葉比左葉大。肝臟非常忙碌,是人體中功能複雜的器官,除了負責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新陳代謝、合成蛋白質、製造凝血因子、解毒等,肝臟製造的膽汁還可以促進消化吸收。肝臟是最沉默的器官,肝臟也是人體最柔軟的器官,包覆在肋骨之內不易察覺,沒有神經分布,即使表面已經硬化或長了癌細胞,人體也不會有感覺,除非腫瘤長大,刺激了表面的神經,此時才會疼痛。而且1/4個肝臟就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所以等到發現肝臟有問題,通常肝的破壞程度,可能已經達60%至70%以上了。 醫學專家提到,基本上,要硬掉的肝「軟回來」,是不太容易的。目前最有效根治肝硬化的方法,就是換肝。建議肝硬化患者積極調整生活作息、多運動、適度休息,不喝酒、不亂服用藥物,積極治療肝炎等,以控制肝硬化,避免惡化。而攝取天然食物、飲食均衡,也是患者的重要健康指引。 《肝硬化有五大併發症》 醫師說,肝硬化嚴重度一般是依照Pugh指數(Child-pugh score)區分,根據腹水、肝昏迷、以及白蛋白、膽紅素、凝血時間,共五項檢測的嚴重程度給分,最後由輕至重,分為A、B、C,共3級。不過當肝被「逼到絕路」,也難以繼續「沈默」,肝硬化的可怕,在於其五種併發症。分別是食道靜脈瘤曲張、腹水、肝昏迷、腹膜炎及肝癌。 1.食道靜脈瘤曲張:肝硬化增加血流阻力,造成肝門靜脈壓力上升,而血流回堵食道靜脈,則造成「食道靜脈瘤曲張」,甚至可能導致破裂、大量出血。 2.腹水:肝門靜脈壓力上升、以及血中白蛋白濃度太低時,則會造成「腹水」。 3.肝昏迷:肝硬化也會影響肝臟解毒功能,讓某些毒素跑到全身,造成「肝昏迷」,患者開始時會出現異常的興奮,之後則會變得比較沈默、嗜睡,最後可能昏迷、腦水腫而死亡。 4.腹膜炎:肝硬化也容易併發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5.肝癌: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均有可能發生肝癌。 《肝炎患者飲食原則》 對於有肝炎者的飲食原則,醫學營養專家建議如下: 1.少量多餐:患者容易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不宜一次吃過多,引發腹脹等。 2.禁刺激食物: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品儘量少吃或不吃。 3.攝取好的蛋白質:蛋白質能促進受損肝細胞修復與再生,如大豆、豆漿、豆腐等植物性蛋白質;蛋魚肉類也是不錯選擇。但務必遵守攝取「好的」蛋白質。但過量蛋白質,反而造成肝臟負擔。 4.降低脂肪攝取:少吃動物脂肪,過多脂肪會影響消化又加重肝臟負擔。 5.新鮮天然飲食:多吃蔬菜。 6.小心黃麴毒素:花生、玉米、豆類及其發酵製品,儲存不當,易產生黃麴毒素。 7.補充水份:幫助毒性物質等排出體外。 8.規律與且均衡飲食:定時,可協調胃腸功能,有利於肝臟功能恢復;定量,過度飢餓或過飽對肝臟不利,暴飲暴食會使肝病復發;不偏食,每種食物有不同的營養素應廣泛攝取。 |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