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新情》
思念老水牛
文╱大日

台灣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有一頭老水牛,因老主人身體年邁,體力大不如前,無法每天騎單車割牧草餵牛,去年底有嘉義縣男子表示要買老水牛回家飼養,且保證不會宰殺,才將其賣出。但賣家忘了留下買家的聯絡方式,使得老水牛就此消聲匿跡,讓村民十分不捨。

早期村民和牛常共同打拼、共同奮鬥,隨著傳統的農業社會漸漸消失;而這頭水牛已是土溝農村的最後一頭水牛,也是村裡的精神象徵,所以令村民十分牽掛與懷念。

如今老水牛究竟在何方,村民都很關心,也有一群參與社區營造的大學生,被村民與水牛的故事感動,正協助尋找老水牛下落。村民表示,「雖然牠只是一頭牛,但失去牠就好像失去親人,時時刻刻都思念。」

以前總聽聞農家的子弟,是不吃牛肉的。見到這則新聞,才深刻的體驗出原由。

恰巧閱讀到清代作家紀曉嵐所寫的《閱微草堂筆記》,看見了兩則記事:

屠者買一牛,牛知為屠也,縋不肯前,鞭之則橫逸,氣力殆竭,始強曳以行。牛過一錢肆,忽向門屈兩膝跪,淚涔涔下。錢肆惻之,問知價錢八千,如數乞贖。屠者恨其獰,堅不肯賣。加以子錢,亦不許,曰:「此牛可惡,必剚刃而甘心,雖萬貫不易也。」牛聞是言,蹶然自起,隨之去。屠者煮其肉於釜,然後就寢。五更自起開釜。妻子怪不回,疑而趨視,則已投釜中,腰以上與牛俱縻矣。夫凡屬生物,無不畏死。不以其畏而憫惻,反以其畏而恚憤。牛之怨毒,加尋常數等矣。厲氣所憑,報不旋踵,宜哉。

另一則記事為:

屠者許學,牽一牛,牛見紀公跪不起。紀公贖之,以與佃戶張存,豢之數年,其駕耒服轅,力作較他牛為倍。然則恩怨之間,物猶如此,人可不深長思哉?

曾於電視上,看見英國因狂牛症而必須宰殺的牛隻,不斷地眼中流淚,真的令人深思著,「物猶如此,人可不深長思哉?」的道理!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