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焦點》
掌握要領 每日勤走健康多

【本報綜合報導】朝九晚五的辦公室工作人員,下班後只是坐在沙發上觀賞電視節目。專家林雪驥醫師表示,這樣的生活方式,個人體能會衰退地很快。

走路其實是最好的運動,運動生理學教授林正常博士指出:「走路是人類最自然的運動,也是最為放鬆的運動,走路可以紓解壓力,放鬆身心,還能讓人腦筋清晰,深入思考,取得靈感。」全世界健走的人口達1億7千萬人,是慢跑人口的4.6倍,足證健走平易可行。

運動醫學的研究:走1步,可以牽動到全身95%的肌肉,走30步相當於消耗1大卡的熱量,所以走萬步可消耗至少300大卡熱量,約等於成年人一天所多攝取的熱量。走路是最不具傷害性的運動,每踏出一步,膝-腳承受了1.5倍體重的力量,相對於慢跑卻是2∼3倍,快跑更達7倍以上,對於膝關節的傷害最少。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短時間的溫和體能活動 (例如走路10分鐘),對身體健康有顯著的改善。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主任謝明哲談到走路的益處如下:降低心跳速率並強化心肌功能、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燃燒脂肪、幫助控制血糖、鍛鍊肌肉、促進新陳代謝、釋放腦內啡。

林雪驥醫師指出,正確的走路法應考慮以下幾點:

(一)距離:「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最早提出「一萬步」口號的是1960 年代日本九州大學的吉城旗野(Yoshiro Hatano)博士,40多年來已廣泛為歐美引用。

(二)速度:休閒運動保健系徐錦興教授建議健走速度如下:

(1) 漫步健走 (散步):每小時 4.8 公里以下。適合初入門者。

(2) 適能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適合一般愛好運動者。

(3) 強力健走 (快步):每小時 4.8 到 9.6 公里,但增加擺動及負重。適合鍛鍊體適能者。

(4) 競賽健走 (競走):每小時 12 公里以上。朝競賽奪標者。

(三)強度:每天走30分鐘以上、每週走5天以上,運動後每分鐘心跳加上年齡,等於170。

(四)姿勢:脊樑挺直、抬頭挺胸、縮小腹、雙肩放鬆、臉朝前,視線望向前方15∼20公尺。手肘微彎、膝蓋伸直、依循腳跟→腳掌→腳尖方向移動重心,腳尖踢出的幅度向外5∼10度,標準步伐=身高 × 0.3。

(五)時間與環境:最好的時間在清晨4點到6點(太陽初昇時),黃昏6點到10點間,氣溫在20℃∼30℃之間,選擇車少、樹多且空氣新鮮的公園、運動場等場地寬敞、路障較少的地方。

不常運動的人由於肌肉中的葡萄糖燃燒所產生的乳酸,一開始可能會雙腿酸痛,不過身體會自行調整,習慣運動後改利用脂肪酸當作能量時,肌肉便不至酸痛。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