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
南美長壽無癌侏儒村 醫界視為珍寶

【本報綜合報導】在南美洲厄瓜多共和國南部洛哈省一座遙遠的村落,有一百多位村民天賦異稟,他們不僅特別長壽,而且不會得糖尿病,甚至不會得癌症,被許多科學家視為研究新一代癌症療法的希望所寄。不過他們有一個「缺點」:平均身高只有120公分左右,是一群罹患「萊倫氏症候群」(Laron syndrome)的侏儒。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身材比例完美、但平均身高僅一.二一公尺的萊倫侏儒症患者,全球人數僅三百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住在厄瓜多南部洛哈省的偏遠村落;萊倫氏症候群又名「生長激素遲鈍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主要症狀包括生長嚴重遲緩、骨質疏鬆、肌肉發育不良等。在臨床上分為兩型,第一型肇因於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缺失,第二型則是「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出現缺失。

厄瓜多內分泌學家蓋瓦拉-阿奎爾研究萊倫氏症候群長達十多年,有了驚人發現:這些患者不會得癌症,關鍵在於他們體內的IGF-1濃度特別低。科學家已經證實,IGF-1濃度偏高會增加罹患乳癌、攝護腺癌、腸胃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蓋瓦拉-阿奎爾表示,醫界可以借鏡萊倫氏症候群患者的基因變異,找出降低IGF-1濃度的方法,進而達到預防癌症的功效。而且可能連第二型糖尿病也能夠預防,因為萊倫氏症候群患者向來不知糖尿病為何物。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隆格博士已經進行實驗,以基因轉殖小鼠模擬萊倫氏症候群患者的基因變異,結果發現這些小鼠的壽命是正常小鼠的十倍。隆格博士認為,降低IGF-1濃度可以減少隨著老化而來的DNA缺損,這種缺損是導致癌症的元兇之一。未來醫藥界可望以降低IGF-1濃度為目標,研發能夠預防或治療癌症的藥物。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腫瘤專家、牛津大學科學家哈森說,這項研究對癌症防範相當重要,證明某些基因缺失反而可能有助於避免癌症;降低IGF-1濃度或許能讓人活得更久與降低罹癌率,這或許能在未來將人類帶至一個非常重要的抗癌層面,但仍需進行更多研究。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