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
受諸異道 不毀正信
<釋蓮慈金剛上師2001年6月28日維摩詰所說經第十八講開示>

上一堂講到維摩詰居士平常的生活起居、言行舉止和心性喜好。我覺得能夠研究這本經,對各位是非常好的一個引導。因為大家都是在家眾,在家裡如何修行,可以修到甚麼成就,如何把修行用在日常生活上,以及智慧要如何的運轉,才能把所學的佛法灌注在生活中,這都是最高的一種「方便任運」。

平常要學到佛法知識,理論上並不難,只要你有一點知識水準,又肯下功夫,那麼佛法的知識,自然與日俱增。但是佛的道理,能不能夠在你的身上發生作用,就完全要看你「任運」的功夫了。要不然就會像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一樣,學完了不見得用得上,頂多只學到皮毛,拿到一個文憑,將來在社會上混一個工作,但等你真正工作以後,才知道一切都要從頭學起。

佛法也是一樣,你到佛堂來學佛法,上師講佛的經典讓你在理論上能夠得到啟蒙,開啟佛法的智慧,但學了以後要能夠運用,如果不能運用,這個佛法對你來說,只是一種死的知識跟智慧,沒有發生作用,一點也不能改造你的人生。所以你等於只學了一半,另外最重要的一半,你沒有用到,那你還是成不了佛。

成佛並不是很難的事,完全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對治你這小小的個人,也就是對付你自己而已。如果你連自己都對付不了,那你怎麼對付別人?所以學那麼多佛法,最後就是要把自己度化。

維摩詰居士就是把自己度化的人,在「方便品」裡,祂就是把自己搞定了,才能有這麼多本事,再去度化別人。祂用得來的智慧跟經驗教人,讓別人也能跟祂一樣有大法樂,能夠得到像如來這種境界,這就是菩提心。我們一再地講,學佛除了開悟外,還要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你就不叫佛。

如果你是師尊的弟子,想要相應根本上師,很簡單,只看你有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如果還沒有生出來,絕對不會與上師相應的。因為如來的心是大慈大悲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佛的菩提心。所以佛法到最高的境界,一定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沒有出來,成就是很低的。

(未完待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