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鄉野》
紫藤躍動的季節
文╱台北 蓮姿

你終於突破凌人的寒霜,嚴冬的季節,在這明朗的4月,草木初生,陽光溫暖、柔和;你褪去冬日塵封,經過夜露的滋潤;你竄上竹棚,嫩綠的鬚蔓,婀娜多姿,探出頭來,抓著棚架一格一格往前攀爬,露珠活潑地閃爍著,你充滿了新生的喜悅,顯出了春的嫵媚,窗外多情的鳳凰木,也為這無聲的春天送來訊息。

當炎熱的夏風翻起了無邊的草浪,樹梢枝柯上嘹亮長鳴的蟬聲,正是彩色濃艷的季節,你滿棚架的綠意,盎然生機,在綠色細小的葉子中,垂下串串的紫色花朵,雍容華貴,清艷美麗得令人屏息。花色燦爛的點綴,給這庭園做了華麗裝飾。紋白蝶飛來了,小花蝶也來了,觸目盡是一片淺綠、翠綠和鮮綠,葉兒掩映,鳥聲呢喃,此呼彼應,靜下來聽一聽鳥兒和風兒的鳴唱,葉浪的迴旋聲,那一聲聲大自然的呼喚,讓我領略大自然的寧靜悠閒,拂去心上的塵埃。

天際沒有彩霞的雲天,一片清明,空曠了俗念雜塵的心域,此時我喜歡在棚架下,微風習習中,坐在竹椅上讀些啟迪人生的雋永小品,來淬勵品德,充實人生。忽然門鈴乍響,我逕自去開門,見摯友易木深邃的雙眸中,愁絲百結,我知道他又為服侍年邁的母親,多病的身體,母子間有了不同意見,發生齟齬。請他進門,寒喧一番,我連忙到廚房燒壺開水,泡杯他最喜歡的龍井茶。

易木為人親切、敦厚,父親早逝,對母親極為孝順,母親長年居住在香港,他獨自在台灣奮鬥。在這人浮於事的現今社會,想尋枝樹棲息也非易事,歷經孤雁般奔波之苦,走過人生風浪,最後他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寫作生涯。為著趕稿,日夜在孤燈之畔,孜孜不懈,埋首苦寫,著作了幾本厚厚的長篇小說,漸漸有了知名度,索稿的出版社也增多了。此時母親年歲已高,易木想盡辦法把母親接到台灣,以為人子所應盡的孝道,有時一襲思母之情,能讓他終夜失眠。我和易木相識多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雖是女流之輩,他則是個堂堂大男子,然每次聚會敘舊,談的都是他的寫作點點滴滴,他的作品寫盡了人間至情,故事婉轉曲折,筆意旋迴,句句扣人心弦,感人之至,獲得許多青少年的青睬。

自從母子相依為命後,他的話鋒一轉,談得最多的是母親年邁體衰,各種疾病不離身,母親性情剛烈,不管怎樣護理她,她總要為自己衰弱身體上的每一滴苦痛而發怨言。易木的眉宇間開始深鎖,一個寂寞孤獨的靈魂,是多麼渴望有人細聽他娓娓的傾訴呵!而我總是發出肺腑之言的告訴他:「生命本是無常,充滿痛苦的考驗,一切逆境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唯有在困苦當中,才能磨鍊自己,母親猶如風中之燭,你還能孝順、忍耐多久?」我苦口婆心,善言懇切規勸,使他沉鬱的面龐稍稍綻開笑容。望著庭園棚架上成串垂著盛開的紫藤,隨風輕輕蕩動著,他豁然朗笑說:「好清新高雅的紫藤花,記得我上回看到它時,還是滿棚枯藤一片蕭條,如今綠得發亮的葉子,和串串紫紅色小花,映入眼簾,無比悅目。」

「可見你多久沒光臨寒舍,我知道你忙於照顧病中的母親和趕稿子,不怪你。」我含笑的說。

廚房的水壺忽傳出尖銳的呼叫聲,告訴我水開了,我趕緊關上火,忙沖茶,當我沖好茶正想端去招待這位摯友時,我發現他正聚精會神的看我書桌上,我不久才抄錄的一段印光法師曾說過的話,法師說:「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位高僧大德修行的至理名言,常使人思惟、反省、警惕、生慚愧心。什麼是修行,這就是修行啊!

我輕輕走到易木身邊,把濃香四溢的龍井茶,放在他的面前,在他那久經沉鬱的臉上,我又看到一份堅定的微笑,彷彿寒冬中溫熙無邊的陽光。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