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娑婆》
幸福與快樂
文╱長虹

年輕的時候,總是有無限的憧憬,不失青澀的純樸,認為只要追求到愛情,便擁有幸福。當年齡漸漸長大,愈覺得金錢的可貴,一切的價值觀都用金錢去衡量,認為只要有財富,便能得到快樂。而今年屆花甲,始知追求幸福與快樂只存乎一心,端看如何轉念罷了,昔日的愛情與金錢觀,而今,一切都順其自然,像是浮雲任捲舒。

每星期探望年邁的母親,陪她吃一頓飯,聽她述說古老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我都會背了,但是我是認真地聆聽。我知道當母親述說往事時,她會揚起幸福的笑容,這也是我感到快樂的時刻。我習慣撫摸她的雙頰,我傳遞的是對她的關懷。母親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塞在我手中,她表達的是對我的憐愛。母子間感受到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我常想,這把年紀還有一位老母讓我疼惜,真的要感謝佛菩薩賜給我的恩典。

母親晚年不良於行,又多病痛。每天都要服許多的藥,這些藥只能防止病情的惡化,談不上治療的效果。年復一年,病情沒有好轉,她開始把每天要服的藥偷偷地藏起來,令服侍的妹妹頭痛不已。她不能接受病痛的事實,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有時連活下去的意志力都沒有。我總是慢慢地開導她,雖然不善於行,但是還可以自行活動,不需坐輪椅,比起那些不能起床的人,自己應該感到幸運才是。我讓母親能接受事實,安於現狀,而能讓自己快樂起來。同樣的,在互動體驗中,讓我知道有一天也會像母親一樣年老多病痛,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和煩惱。而今我卻提早看到自己的未來,也相信自己能承擔未來的種種痛苦,能讓自己活得有尊嚴和快樂。

能掌握現在的人,便能掌握幸福,生命中許多美好的層面,失去了便很難用同樣的形式再回來,所以要懂得珍惜。記得有一回在海邊看日出,那種熠熠的光彩,令我震撼許久。往後多次到相同的海邊,為的是追尋記憶中那片刻的美好,一直都不能如願。後來想通了,讓那片刻的美好深藏在心中也是一種幸福,也就不再尋尋覓覓。只有在不汲汲營求的時候,才能無拘無束地欣賞。所謂的,我亦無爭,天亦美。我想幸福不再你擁有多少,而是你能感受多少。

有時幸福就在你的身邊,但你卻經常忘了它。當你羨慕別人比自己富有的時候,別忘了有人三餐都不繼。當懊惱自己開不起名車時,別忘了還有許多人在擠公車。朋友轉寄一篇故事:有位樵夫在砍柴時發現一隻受傷的銀鳥,他把銀鳥帶回家療傷,傷好後,銀鳥每天都唱出婉轉的妙音。但是他的鄰居告訴他,世上還有一種金鳥唱的歌比銀鳥還悅耳。樵夫便一心追尋那隻金鳥,對那隻銀鳥不再關愛。有一天他把鳥籠打開,銀鳥知道是告別的時刻了,牠依依不捨地跳上樵夫的肩上,唱出妙曼的鳥囀,在他身邊飛繞三圈,然後便迎向陽光飛去,陽光折射在銀色的羽毛上,變成了金黃色。樵夫驀然覺醒,那正是他夢寐追求的金鳥。人往往犯了和樵夫同樣的錯,只是羨慕別人身上的光彩,卻忘了自己手上的單純。

最近繼比爾蓋茲後,有幾位富豪相繼捐出自己的財富做公益慈善,香江的李嘉誠也不落人後。其實財富都是每人辛苦掙來的,要捐給和自己不相干的人誠屬不易。托爾斯泰說過:‘財富像是糞尿,積蓄便會發臭,散佈時卻能肥沃土地。’富豪們對金錢一定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當他們捐出自己心愛的財富時,是否也有俄國文豪同樣的想法,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我能確信,那就是,真正的快樂是那份在你付出後,所得到的清淨、安適和喜悅。

對行者來說,如果能降低對物慾的追求,每天老實修持真佛密法,心靈上得到的充實和提昇,這種快樂才是永?琱ㄦ尷滿C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