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小百科》
佛典小百科

【婆羅門】「婆羅賀摩拏」的簡稱,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淨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淨行的種族。

【婆羅門教】古印度婆羅門種人專奉的教法,以大梵天神為主,以四圍陀論為經。

【婆羅提木叉】華譯別「解脫戒」。

【唯識觀】唯識三性觀的簡稱,三性者,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

【唯識所變】宇宙一切萬有都是由阿賴耶識所變現。

【唯識無境】唯有心識,心識之外無一切物質現象,即今所謂之唯心論。

【唯境無識】唯有一切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之外無心識的作用,即今所謂之唯物論。

【唯願無行】只有大願而沒有實行的意思。有願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願而無行,是不能證得道果的。

【寂滅相】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故云寂滅相。智度論說:「涅槃即是寂滅相。」

【寂滅無二】涅槃離一切差別之相,故謂之寂滅無二。

【寂滅為樂】生死是苦,寂滅即是樂。

【寂滅道場】化身佛證有餘涅槃的道場,如釋尊在摩竭陀國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樹下之金剛座是。

【密印】印者,諸佛菩薩各有他們的本願和弘誓,為了標誌他們的本誓,故以兩手十指作種種的形相,作為他們本誓的印契;密者,其理趣非常秘密深奧之義。

【宿緣】過去世的因緣。

【因緣】因是指主要的原因,如種子,緣是指次要的助緣,如水土等等,由此因緣和合,便生出穀米來。

【因緣觀】觀十二因緣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轉的真相。由此觀而開悟者,名緣覺。

【因緣和合】因與緣和合而成。天地間一切萬物,都是由自因(親因)與緣(助緣)和合而成。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其中包含「過去二因」、「現在五果」、「現在三因」、「未來二果」──

(一)過去二因:無明──貪嗔痴等煩惱(惑);行──造作諸業(業)。

(二)現在五果:識──業識投胎(苦);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六入──長成眼等六根人形(苦);觸──出胎與外境接觸(苦);受──與外境接觸生苦樂感受(苦)。

(三)現在三因:愛──對境生愛欲(惑);取──追求造作(惑);有──成業因能招未來果報(業)。

(四)未來二果: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苦);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苦)。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