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寫真》
學者:盼去除本位主義 包容外籍新娘新文化

【本報訊】據中央社五月報導,當一般社會普遍以「本位主義」看待東南亞外籍配偶,認為「如果不是和我們一樣,就是比較差」時,多位學者提出一個值得社會深思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外籍配偶一定要被同化,消失原本屬於自己的文化,如果台灣強調多元族群,就應該包容新文化的加入,多了解這些外籍配偶。

政治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馬靄萱指出,外籍配偶的學習、資訊吸收受到阻礙,自然會影響到第二代的學習,因此社會應該學習去了解、幫助她們克服遭遇的障礙,官方也應該運用社會資源,協助她們適應環境,讓外籍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馬藹萱表示,現在官方與社會關注的異國婚姻,在於台灣與東南亞籍的跨國聯姻,認為這是商品化的婚姻,但是婚姻屬於私領域的選擇,如果官方加以管制,似乎成為「官方決定誰有權利與誰結婚」,馬藹萱認為,這類立場有需要重新思考。馬靄萱說,台灣需要一個專門負責移民的機構,但是管理的內容、程度需要深入考量。

害怕異國婚姻越來越多?似乎是恐慌台灣未來不再是單一種族的國家,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趙彥寧表示,越是種族純化的國家,對移民越嚴苛,排外性越強,但是台灣社會必須認知到,當前世界是朝全球化國家發展,人民交流頻繁是趨勢。趙彥寧認為,台灣確實需要一個移民署,但是不宜以各種理由,規範人民的婚姻。

對外界指外籍配偶教育程度低、素質低的說法,趙彥寧予以駁斥。她指出,在她與外籍配偶的接觸經驗中,這些外籍配偶學習能力強,只要有機會,一定會積極學習,不過,部份外籍配偶,確實會因為夫家的種種考量,而無法接觸到外面的社會,吸取資訊。

資訊、資源取得不易,反映出貧富差距問題,趙彥寧說,不但偏遠地區的外籍配偶家庭面臨這些問題,台灣中低收入戶也有類似問題,政府對資源公平分配應該多加著力。

部分夫家不願意外籍配偶接觸外在世界,造成外籍配偶資訊接受較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夏曉鵑認為,這反映出社會氛圍對外籍配偶的不友善,而社會對外籍配偶語言的歧視,影響母親與孩子的互動,也影響孩子在語言上的發展。

夏曉鵑說,外籍配偶帶來的文化原本可以豐富國家資源,卻在台灣社會偏重英文的情況下,讓這些外籍配偶的母親沒有自信以母語和孩子互動。

政府投入經費辦理生活成長班等課程,是將這些外籍配偶預設成一群沒有能力的人,需要被「同化」,夏曉鵑認為,需要教育的對象應是台灣民眾,建議政府設計一些認識東南亞文化、民情的課程,讓民眾有機會認識這些新移民。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