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鄉野》
柔姨

文╱台北 蓮姿

(文接467期第14版)

柔姨走出校門不久嚴家就大事舖張宴饗親友,正式把柔姨和兒子「送作堆」了,然而,誰都沒想到,平日語態平靜,生活像小河裡的流水默默地流著的柔姨,心底裡並不承諾這椿婚事,她那少女純情的情懷,早已暗地托付給碾米廠的送米工人修竹,修竹初中畢業,因家貧沒繼續升學才到嚴家碾米廠做工,修竹不僅工作勤快且長得一表人材,對文學非常喜歡,一本「徐志摩全集」老帶在身上,也就是這本書籍引起柔姨對她另眼相待產生好感。「徐志摩全集」不知陪伴柔姨度過多少黃昏靜夜,尤其那首「偶然」詩歌,更使她涵詠低迴──。一日她好奇的問修竹,除了徐志摩全集還喜歡麼書籍?「我也喜讀蘇曼殊的傳記,不過我最喜閱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而投影在妳的波心──』」,柔姨的心狂喜雀躍,週遭許多同學朋友,卻沒有和她心靈如此有默契相通的人,奈何嚴家已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婚事,這是柔姨非要接受不可的命。「修竹,惟我緘默,但非無言,春天和詩在我心中」,這段少女情事只好深埋在柔姨內心深處。

結婚三個月,柔姨始終堅持不肯和嚴家兒子同房,她不想欺騙從小一起長大視如兄長的伴侶,誠摯娓娓和盤托出自己對修竹的感情,事情的發展可想而知,她和修竹被嚴家疾言厲色趕出了家門。

修竹被柔姨誠意所感動,情不可卻,望著自己兩袖清風,囊空如洗自嘲:「假若我還有什麼能打動她的心,那只有『緣份』可以解釋了。」柔姨卻心境澄澈,聰慧的眼光早已劃破修竹舊衣看到裡面的寶藏。

回到窮鄉僻壤的老家,一眼望不盡的鄉野土地,修竹凝視情態純真,容貌秀麗的柔姨深深感喟:「想在貧瘠的泥土裡,栽植一株嬌貴的水仙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她那兒知道,一朵最可貴最燦爛的花朵,將在她的真心經營灌溉中怒放。

一串艱苦無比的歲月從此展開,磨鍊這兩個充滿美夢憧憬的年輕人。旋踵孩子一個個的出世,飛快的茁長,日子像澗水般的奔流過去──遠去的布榖去又歸………

在一次家族聚會中,我見到柔姨和修竹,倆人都已晚年鬢改,在一片暮色中依約可見柔姨昔日秀麗的倩影,修竹颯颯英風。年事漸長,素養漸深,事理漸達,一本「蘇曼殊傳記」引領修竹進入佛門,現在見面開口就是「阿彌陀佛」,經典中對「心經」特別喜愛,他語重心長的說:「人歸三寶,坐悟禪機明心見性是世上最難得,而『心經』雖只有短短兩百六十字,卻是浩瀚經典中像一顆最晶瑩的珠寶,閃耀著深遂光芒。」學佛前的溫厚樸納,沉默寡言,學佛後的舌燦蓮花隨機說法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不知道看過多少家庭的紅塵起落,悲歡離合,而柔姨和修竹在三個孩子長大,學業事業都有成就時以行善念佛為樂,以蒔花卉草為消遣,難得的菩提伴侶。

在傷逝與憶舊情懷中,柔姨最感內疚歉意的就是對不起養父母,他們撫育她長大成人,最後她竟違背倆位老人家的心意,「受施慎勿忘」這使柔姨永遠耿耿於懷,一生憾事。

世事古難全,這世間始於難以圓滿,得與失難以丈量,逝去已難追,未來豈可料,現時轉眼過,緣是如此,只好珍惜當下暫有的一切吧!柔姨。

(續完)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