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寫真》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免疫新藥保護關節不發炎

據中央社十月底報導,伊甸基金會創辦人、作家劉俠在過世的前幾年,總是坐著輪椅,手腳關節變形殘障,下巴的關節移位以至影響呼吸,原因是她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近五十年,當時是無藥可醫的痼疾,現在新藥陸續上市,最新的免疫療法藥物,雖仍不能根治此病,卻能保護關節免於發炎變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張棋楨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為不知名的原因,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關節,導致關節變形、移位,因為症狀像是風濕痛、關節退化,才稱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在台灣約有二萬多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女性是男性的四倍,少數患者就像劉俠一樣,幼年時期發病,在劉俠小時候,只有類固醇或消炎藥;到了今天,抗發炎但較不傷腸胃的新消炎藥上市,突破性療法免疫調節新藥,更進一步是以基因工程合成,阻止發炎物質傷害關節。

張棋楨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炎免疫反應中,腫瘤壞死因子(TNF)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患者的關節液內TNF含量偏高,而且無法自行調節,免疫調節劑的新藥則是上游調節TNF,阻止一連串的發炎反應,恢復TNF的平衡。

張棋楨解釋,部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患者之所以重症,因為患者免疫系統與SARS病毒激戰,產生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過度動員反而幫了倒忙,類風濕性關節炎亦然,所以治療這類病人,免疫療法是未來趨勢。

從事美髮業的林小姐發病九年,兩膝關節都壞死,最嚴重時,要朋友揹她去看病,吃類固醇而身材發胖,又吃消炎藥穿到差點胃潰瘍,後來動了膝關節手術,自從使用免疫調節藥物後,兩個月就有明顯改善,現在可以走出自由的人生。

許多患者面對這種終身疾病,歷經晨間僵硬動彈不得、關節腫漲、疼痛、不良於行等折磨,多半尋尋覓覓在中醫、西藥、偏方(例如蜂針療法),免疫調節新藥已上市,今年三月一日起,中重度患者可獲健保給付。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