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獅子》
嫉惡如仇

「嫉惡如仇」這句話常常被人們用來標榜自己的正義感,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自己的是非分明,更常常被人們用來當作攻擊別人的旗幟。

其實,「嫉惡如仇」,在學佛修行人的眼光看來,是有一些問題的。

首先,對「惡」的定義就是十分複雜和微妙的。

師佛曾開示,在這世上,「善」與「惡」有的是相對的,是難以劃分的,是很難定義的。比如「禽流感」事件,千千萬萬之雞鴨被大屠殺,是犯了佛教的首重之戒,但此時的屠殺卻是善的。諸如此類的「口蹄疫」、「瘋牛病」等亦然。

「善」與「惡」的區分與轉化,有的是十分微妙難解的。

同樣的事情,在一種情況下是惡,在另一種情況下就是善,這其中微妙的權衡,全在當事人的心中。

一念之善,惡事亦是善行;一念之惡,善事亦變惡行。

在這世上,以「善事」之表,行己私慾之心者大有人在;以「正義」之旗,行己報復之心者比比皆是。

更有善中參惡,惡中參善,善多惡少,善少惡多,善惡各半等等多種心態和行為,錯綜複雜,難判難斷。

然而,雖然眾生的眼睛可以被表相蒙蔽,但神目若電,上至諸佛菩薩,下至閻王鬼神,皆是洞察秋毫,絲毫不爽的。

所以,不管真善假善真惡假惡,自有天理報應,因果循環,無人能避,無事能免。故修行人大可不必磨刀霍霍。

其次,應該講,只有「惡」行,並無「惡」人。

我們很容易,把做了幾件或多件惡事的人,就定義為「惡」人。然後,以種種嫌惡、鄙視,甚至仇恨、痛恨的態度對待其人,正所謂「嫉惡如仇」。

人們如此做,有的是因為看到別人被傷害,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有的是為了報復多年前的舊怨,有的甚至什麼也不為,只是看那個人不順眼。

其實,不管是為什麼,如此方式的「嫉惡如仇」都是過激的。

讓我們看一看,師佛是如何對待那些幾十年來不斷攻擊、毀謗、陷害祂的人。師佛在一次開示中,輕描淡寫地說:「對於那些人,從他們的角度去看,說不定也是有道理的。」

師佛這句輕輕的話語,讓我內心震撼無比,心口狂跳,口不能言,天啊!這不是佛是什麼!

另外,即使對罪大惡極的死刑犯,師佛主張赦免之,不主張死刑,認為死刑就是剝奪了唯一的可以改造他們的機會。

想想這兩個例子,再比較一下那些被我們定義為「惡人」的人們,我們給他們機會了嗎?我們真的了解他們嗎?我們從他們的角度去想過嗎?我們真的有權力定罪他們為「惡人」嗎?我們對他們的「嫉惡如仇」是否也是一種「惡」呢?

再何況,我們的智慧還不足以了解事情的真正內涵,和三世因果的牽纏。

那麼就不要因為別人的「惡」,再引起我們的「惡」吧。

最後,一個行者,真正應該常常分辨的是自己的善與惡,而不是別人的善與惡;真正應該關注的是自己內心的起心動念,而不是別人的起心動念。直至有一天真正達到妄念不起,念念不生,這樣的「念住」之心才是真正的清淨,真正的善,真正超越善與惡之善。

真言



BACK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