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今天講到蓮華生大士的警語。第一講到因緣牽纏方面。第二是講生死事大,必須要精進的修持。第三個,是要依止上師去修行。 談到生死事大,按照一個覺悟者的看法,「生」跟「死」是一樣的,它的結果,是無生也無死。世間上的人,都認定「有」死的現象,然後再產生對「死」的恐懼。 又覺得「死」是一種結束,對「死」非常的害怕。對於「死」的未來,產生一種莫名的沒有辦法去了解的想法。 密教裡面,生死事大,一般來說對「死」談的很多。不是去忽略它,而是認為是一個很平常的事。很重視,但是並沒有恐懼,而是好好去處理死亡。 你依止上師,上師會教你如何心裡非常的平和跟安詳的去世。對於「死」,要很和平、很安詳,那是一種很超越的境界。 我認為,生死事大,能夠解脫生死,在密教裡面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中陰聞教救度」,這是靈魂接引的方法。 中陰就是靈魂,靈魂聽到了教導,得度的一個方法,所以叫「中陰聞教得度」,這個方法在密教裡面是有的。這個方法,必須要靠著你的一心,你一心持咒、唸佛。 有一點很重要,你要去識別那個光。教你識別那個光,教導你經過種種死亡的境界。你一心持咒,跟著自己的上師、本尊的光去融入。這個得度的方法,叫做「中陰聞教得度」。 那麼「死」也有第二個方法,就是你本身平時修出來的禪定,你的定力,你的禪定功深。 那時候「死」,只是換一座房子,換一件衣服而已。你可以很坦然的去面對,因為你禪定的功夫深了,你只要把你身體的生命進入中脈,由中脈放光,你直接把你自己的生命,跟宇宙的空性融合起來,這個就是你禪定本身的定力。 所以我們修行人有兩種,你沒有禪定功深的話,你一定要學習「中陰聞教得度」。 你有禪定功深的話,把你的生命能量進入中脈,就得到光了。從虛空之中,自然有很大的光明,跟你自己本身的禪定的力,去融合為一,這個是你平時就在做的。 像師尊平常在做什麼?我講了我們修行人有三件事情一定要做的。第一個,密教裡面,你經常要持咒、要唸佛。 第二個,你一定要學會供佛,學會供養佛,學會做火供。 第三個,你就是在學習禪定。你禪定,是學習把自己融入虛空之中。常常跟你的上師、本尊、空行,互相融合為一,進入空性的這一種禪定的狀態,你時時要做的。 那麼等到死亡面臨你的時候,你只要精神合一,進入中脈,然後接引你虛空空性。 所以修行人第一要依止根本上師,你記住根本上師的話,他教導你如何經歷死亡的過程,跟如何得度的過程,你要牢牢記住。 第二,你自己學習禪定,產生的定力,能夠融合在虛空之中,跟空性能夠互相融合為一。 最差的,就是面對死亡的時候,產生很大的恐懼。他又沒有依止上師,又沒有信心,顛倒妄想,如同你在夢境裡面,種種夢境,千差萬行,六道輪迴。因緣果報在前面等你,六道輪迴在前面引你,這個就是一般世俗人的死亡。 今天我們行者在修行,死亡不算什麼。因為你有一個上師、本尊、空行,你可以去依止。 世俗人沒有的,平時他受過訓練,臨死惶恐,如入夢境,顛倒妄想,六道輪迴,因緣果報就產生出來。 所以今天大家在這裡,我們每一次同修,「前行」就是在發菩提心;「正行」就是在學習禪定、持咒、觀想、禪定;「後行」就是在迴向,一心在練習迴向。這個儀軌,本身就是這樣子。 所以你看看世俗的一般人,他們追名逐利,在這個紅塵裡打滾,沒有練習這些東西。死到臨頭,猶不自知。還在那邊爭名奪利,死到臨頭時他都不知道的。 那你事先知道了,你就好好的精進、唸佛、持咒,觀想上師、本尊、空行接引。時時做這種練習,真到面對死亡,和平安詳,這就是修行的定力。 嗡嘛呢唄咪吽。 |
願盡形壽禮敬傳承。敬師,重法,實修。 |
![]() |
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眾善奉行。 | |
Copyright(c)2001 True Buddha Publication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